第八八五章 想看你酸里酸气的样子-《溯流文艺时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洪克文一直是混娱乐圈的,对文学圈的事情不太了解,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老板于东,他根本不会点开文艺报的报道,所以他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情况。-

    但不管是个什么情况,这对深空公司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情,这时候还是不要去老板那里找不自在了,洪克文当即打消了去跟于东汇报工作的想法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《文艺报》的报道出来之后,很快就引起了热议。

    今年的茅盾文学奖从启动评选流程开始就一直很受大家的关注,因为呼声比较高的几部作品受众都比较多,而且受众多的这几部作品还都进入了候选作品名单当中。

    很多人都认为,今年不管矛盾文学奖最终是颁四个奖还是五个奖,肯定有一个奖会是于东的,因为除了年纪之外,于东具备获奖的所有条件。

    但结果出来之后,却让人们大跌眼镜,于东并没有出现在获奖名单当中。

    正因为如此的反差,反倒让这次的矛盾文学奖引起了更为热烈的讨论。

    以往四届茅盾文学奖,发报道的时候,都是只公布奖项结果,但今年却有些不同,除了公布奖项结果之外,还同时在报道中附上了评委会的评委对这几部获奖作品的评语。

    虽然今年的突然附上评语不禁让人想入非非,但附评语这件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。只不过,让人不解的是,除了给出几部获奖作品的评语之外,评委还对另外几部落选的作品给出了评语,其中就有于东的《诅咒》。

    给《诅咒》的评语很简单,一个劲地夸这部非常好,最后非常遗憾地表示奖项名额有限,不能顾及所有作品,希望作者能够再接再厉,下一届给大家带来更好的作品。

    虽然给评语的落选作品有好几部,但是明眼人能够看得出来,主要就是为了《诅咒》,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。

    这种毫无营养,避重就轻的「安慰式」评语,也让于东的读者感到愤怒,不给奖就不给奖,读者们就算不甘心也不好说什么,毕竟文学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主观的,文学奖本身也是偏小众的。

    特别茅盾文学奖,上一届的获奖名单就因为太过脱离大众,遭到了不少媒体以及学者的批评,这次入围的作品明显要比上一届更知名一些,大家还以为茅盾文学奖是要改变策略了,没想到竟然是这个情况,改了,但是没完全改。

    他们确实将奖项给了一些知名度高的作品,比如《尘埃落定》以及《长恨歌》,这两部作品都拥有大量的读者,本身销量就很不错。

    但是候选名单里面最知名的《诅咒》最终却落选了,而是把奖项给了另外两部名气和业内口碑都不如《诅咒》的作品。

    好多读者义愤填膺,当天就把《文艺报》在深空部落上的账号给冲了,害得《文艺报》官方不得不发一通免责声明,表示他们只不过是负责发布消息而已,并不能代表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会。

    深空官方也在这个时候发布了一条公告,如果对茅盾文学奖的结果有不同意见,希望读者们能够理性讨论,不要冲动行事。

    第一个站出来理性讨论的名人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张作海,他这些年一直都在研究于东,是知名的「东学家」,这次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他自然也是全程关注的。

    得知《诅咒》没有获奖之后,当天张作海就发布了一篇名为《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书》的文章。

    在这篇文章里面,身为一名一线教师的张作海表示,茅盾文学奖作为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,连续两届获奖作品,很难说代表了当今长篇的最高水准,在观念和写法上比较传统与保守,没有适当考虑题材的多样化和艺术上的创新。

    对传统现实主义和传统历史过于偏爱,且在审美内蕴上缺乏对人性的深刻提示。

    他还表示,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这些作品,过半在高校的文学教材中很少被提或者压根不会被提到。

    「假如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不能进入到大学学术传播渠道,就有可能走向难以为文学界大多数人士及广大读者认同的小圈子中。」

    「文学评奖应经得起读者检验和历史的淘汰。」

    张作海主要从自身的经历谈论了对本次茅盾文学奖结果的看法,中心思想就是,作为一个文学奖项,评选有偏好是很正常的,但是绝不能搞小圈子化,脱离普罗大众甚至是脱离大学学术圈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