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10】静心随念-《金庸绝学异世横行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看着“静心随念”四个大字,众人皆露出了悟钦佩之色。

    孙克俭长吸一口气,淡淡道:“此心不动,随机而动。心如明镜,随感而应,无物不照。”

    此乃儒家心学至理——世人皆有念头,皆有野心,为不使执念绑架身心,便要将一颗心当做明镜一般,清清明明,任何事物都可以照见,等它们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迹。

    这样人就可以清晰有条理地处理任何事件,而不为欲望和情感所拖累。

    封清岩呵呵一笑,又道:“至人之用心若镜,不将不迎,应而不藏。”

    此乃道家庄子名言,又何尝不是洗涤身心的名言。

    妙秀双手合十,附和道:“道须通流,何以却滞?心不住法,道即通流;心若住法,名为自缚。”

    妙秀以佛家禅学应和,说得也是同样道理。

    三人分别以释道儒三家之言,同时解释这“静心随念”四字之意,颇有相得益彰之妙。

    言罢,三人对视大笑,状态欢畅。

    经过牌楼,路左豁然开朗,一潭清水横直前方,后面林木里隐见小屋房舍,溪水由其中缓流出来。

    最外间,一棵参天巨大的槐树之下,有一座西面垂席的小小学堂,稚嫩的朗朗读书声,从学堂中传了出来——

    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……”

    一个身披儒袍、头带儒冠的老者,正手捧圣贤之书,为众学子读经释义。

    远远望去,那老者生得出身量极高,肩宽腰窄,两条腿长而笔挺,竟有种把他直撑上云端的气势和风度。

    众人绕过潭水,朝那学堂走去。

    意外地畅通无阻,不但没有人出来拦阻,连人影也见不到半个。

    小路随溪而去,十多所陈设简陋、但却一尘不染的静室,倚着溪流的形势,随溪流两岸曲折散分,高低有序,给人一种自然舒素的协调感觉,另有小平桥联系两岸,环境之美,比华丽的皇宫令人心旷神怡。

    待到学堂之前,那老者终于讲解完毕,缓缓回头。

    这一刻,众人终于看到了名闻天下的儒学大宗师,儒林学院的院长——严静流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